一、崂山降雪典故?
降雪蒲松龄小编认为‘聊斋志异》香玉篇中提到的“降雪”,是指山东省崂山县太清宫三宫殿。
降雪[《聊斋志异》记载]
园内的那株山茶花。这株山茶树干粗壮,树冠直径达3米,已有500多年树龄。此株山茶花期从11月初至次年4月末,此间,六七
百朵甚至上千朵鲜花争相怒放。最难得的是在大雪纷飞的隆冬季节,正是这株山茶花盛开的时候。
二、崂山水历史?
传说1905年,青岛崂山余脉–太平山麓山峦起伏、古树参天,德国商人马牙在此处打猎时,在几株古树怀抱中意外地发现了一汪清泉,几只小刺猬聚在泉旁饮水。
他也俯首小啜,顿感清爽甘甜,后来他将此水带回德国化验,水质竟胜于当时法国著名的矿泉水,这一发现不仅给世人带来了惊喜,而且开创了中国矿泉水的先河。
三、崂山啤酒历史?
青岛崂山啤酒厂坐落在秀丽的青岛之滨,著名的旅游胜地崂山脚下,青岛崂山啤酒厂建于1982年,现有职工1200人,占地面积800亩,年啤酒生产能力15-20万吨,矿泉水2万吨,企业固定资产近6亿元,是民族大型企业,拥有自营进出口权,自1992年以来连续四年被国务院提高研究中心、民族统计局评为中国500家最大工业企业和经济效益最佳企业,是轻工总会重点支持的200家大中型企业其中一个。93年至98年连续六年被授予山东省明星企业称号。
四、崂山明霞洞典故?
明霞洞附属建筑,称斗母宫,也作“斗姆宫”,是上清宫别院。宫中专司供奉斗姆元君,道经记载“为北斗众星之母”,据《玉清无上灵宝天然北斗本真经》记述,斗姆原为龙汉年间(道家元始天尊五劫年号之初劫)周御王的爱妃,号“紫光夫人”,她为御王生下九个儿子,长子就是上天四御其中一个的勾陈上宫天皇大帝,次子是四御的中天紫微北极大帝,余下七个儿子就是北斗七星。如今明霞洞主殿为玉皇殿,院内供奉玉皇大帝神主,左右为太白金星、托塔天王,更有天宫诸神侍列两厢。
玉皇殿后东行不远,有水池一座,池水经年不竭,寒冬之际仍有荷花开放,为崂山奇观,池畔石碑曰“荷花池”。
五、青岛崂山书院历史?
在崂山,一百余个红瓦绿树的乡村社区,或依山傍海,或临谷近水,如一百多颗红色宝石镶嵌于民族级风景名胜区的崂山四周。底蕴丰厚的崂山历史文化,包括以张三丰、丘处机等名道为代表的道教文化,以法显、憨山等高僧为代表的佛教文化和以胡三太爷胡峄阳为代表的狐仙文化。而历史上在崂山各地的著名书院,更是儒家文化的继承者,发扬者和杰出人才的培养者。
崂山,本属即墨。历史上,列布于城乡的书院学馆,为古老即墨的伟大文化敷彩添色。即墨书院之发轫,当为西汉光禄大夫、不其人房凤。公元8年,王莽代汉称帝,房凤退归故里,栖隐于不其山(今铁骑山)麓,聚徒授业。房凤对《谷梁春秋》研究精深,史称“房氏之学”。稍后有北海郡都昌县(今昌邑市)人逄萌,是一位气节高卓的学人,素明阴阳,对《春秋》颇有研究。王莽败后,汉明帝屡下诏征其出仕,他佯作颠狂状拒之,游吟于林泉之间,授业于不其山下,从之者众。
崂山最早的书院为东汉大经学家郑康成创立的康成书院。明清两代,即墨望族周、黄、蓝、杨、郭、江、范等家族有在风景优美、环境清幽之崂山建书院教育后代的传统。如华阳书院、三树堂书院、紫霞阁、石屋书院、青峪书院、少山上(下)书院、劳山书院、塘子观郭琇书院等等。
六、“崂山道士”有何典故?
①崂山道士讲述了王生来崂山求师学法,他自以为学了穿墙术,嫌学法“苦不可忍”而请归,结局回家演法,“头触硬壁,蓦然而踣”②告诉了我们全球上,没有一件事务是不花力气就能成功的,妄想侥幸取胜,往往是一事无成,甚至四处碰壁,身败名裂。换句话说,要想成就一件事务,必须努力奋斗。
七、聊斋有关崂山的几许典故?
淄川有一个人,姓王,排行七,姑且称为王老七。向往神仙之道,听说崂山多仙人,便负笈入山求道。
刚登顶,就来到一座幽静的道观中,见到一个道士坐在蒲团上打坐,神情清朗,颇有神仙之气。
王老七请求拜师,道士说:“怕你懒惰,不堪其苦。”
王老七说:“堪”。
道士也就收其为徒了,到傍晚,王老七才发现他只是众多弟子中的一个。
王老七成为弟子的第一件事,是砍柴,一砍就一个月,双手长满了老茧。王老七暗暗就有了回家的心。
但一天傍晚,王老七砍柴归来,却见师父与二人共酌酒。
没多久,师父就剪纸成镜,贴墙壁上,接着室内就如明月当空。
王老七又见他们拿一小盅酒,一直倒,却怎样也倒不尽。
接着,一位客人说,光喝酒没意思,不如请嫦娥下来助兴。说完将筷子扔进了月中。不多时,一位美人便从月中走了出来,跳霓裳舞,唱“仙仙乎,而还乎,而幽我于广寒乎!”
唱跳结束后,“嫦娥”也就回到了月中。
三人哈哈大笑,甚是尽兴。
另一客人说:“不如你我再到月宫中喝一杯?”
三人拍掌叫好,于是王老七便只能看到月中有三人对酌,须眉清晰。
夜深后,门人点上蜡烛进来,却只见道士一人独作在房中。但案几上有残羹剩饭,墙壁上还有一张“月亮”。道士嘱托门人弟子:“夜已深,速速休息,不要影响明天的砍柴工夫。”
于是,王老七又在此待了一个多月。
但一个多月后,王老七实在忍受不了,便苦求道士:“师父教教我法术吧。”
道士说:“你果然受不了清苦,明天我就送你回家。”
王老七继续苦求:“弟子来此已两三月,每日只是烧水砍柴,不曾学半点法术,师父哪怕是教我一个小道术也成啊。我下山才不亏啊。”
道士便问:“你想学何法术呢?”
王老七说:“师父每次都能穿墙而过,不如就教我这个吧?”
道士笑着传授了咒语,说:“试试吧。”
王老七一开始不敢穿墙,道士说:“试试。”
于是王老七果然穿墙成功。但如果遇到阻碍,就要低头猛地撞墙,就能进去。
于是,王老七变成了“撞墙爽,一直撞墙一直爽”的王老七。
道士又嘱托道:“回家后,要持洁修身,否则不灵。”
王老七应了,第二天也就下山回家了。
回家后的王老七,跟妻子说自己遇到了仙人,得到了仙术。于是表演给妻子看。
王老七低头撞墙,接着颓然倒地。
妻子把他扶起来,看到他头上长了个大包。妻子是个好妻子,也没有骂他,只是微微揶揄了一下。
八、崂山太清宫紫气东来典故?
在我国,尤其是在北方,绝大多数庙堂的大门都是朝南开,由于坐北面南象征着权威。而太清宫的正门的路线是坐西朝东,没有向南开。其实这里面也有一定讲究,和道家的始祖老子以及成语“紫气东来”有关。
《道藏’里面记载,道家的始祖老子曾经骑青牛西出函谷关,关西令尹喜远远就看到一团紫气从东方滚滚而来,就到路边迎候,果然迎到老子。老子和他交谈,感觉很有缘分,于是就写了两本经书赠给尹喜,这两部经书就是流传到今天的《道德经》,也叫《老子五千文》。从此,“紫气东来”也就成了我国民间迎神求吉的高雅用语。崂山是道家仙境,不必讲究权势。在这里把门向东开是表示对客人的尊重,意思是来到这里的都是神仙高士,而且会给这里带来吉祥。
九、灵隐寺历史典故?
无论兄弟们好,灵隐寺是中国著名的佛教寺庙,位于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其历史可以追溯到东晋时期,传说当时有一位僧人名叫惠休,他在灵隐山上修行时,发现山中有很多灵气,便在此处建寺。据传说,当时有一位神龟来到灵隐寺,带来了一块圆形石头,称为“灵隐石”,并说这是佛祖释迦牟尼的肉身舍利所化。惠休便将这块石头安放在寺中供奉,成为灵隐寺的宝物其中一个。
灵隐寺在唐代时期得到了极大的提高,成为了中国南方佛教的重要中心其中一个。唐代著名的诗人白居易曾在灵隐寺中修行,并留下了许多著名的诗篇。灵隐寺还曾多次遭到战争和火灾的破坏,但每次都经过修缮后重新焕发出新的生机。在现代,灵隐寺成为了中国著名的旅游胜地其中一个,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参观。
十、泉州历史典故?
胭脂巷,北接涂门街,南至中山南路,为旧时进城必经之路。数百年光阴流淌,走过几许朝代的变革,小巷巷名从元朝的“燕支里”到清代的“胭脂巷”,背后是各种广为流传的典故。
元朝时,大批蒙古人居住在附近,为纪念其祖先发迹地燕支山,蒙古人将此地称为“燕支里”。彼时,同安苏颂第十世孙苏唐舍为避难迁居燕支里,苏氏祖闾有井名为“胭脂”,传说井曾经出过粉红色的井水,又说井水可制作质地上乘的胭脂,不少人做起胭脂水粉生意,“胭脂巷”由此得名。
走进小巷,气势恢宏的祖闾苏民居群,四座连排大厝,从巷东到巷南,四宅相连,竟快将胭脂巷整条街占满了。北宋著名政治家、科技巨星苏颂的后裔,瓜瓞延绵21世,苏氏后人不因其族常嗅胭脂粉气为荣,而以书香世袭为耀,走出一个个文人雅士。
行至胭脂巷尾,拐个弯,沿着南岳后街徐行几步,门楣上印刻着“和裕税典”字样的典当行,见证了新中国成立前周边典当行扎堆的历史;南岳后街中,曾经横跨两条街巷的黄氏古厝古朴而亲切,明代礼部尚书黄凤翔的后人呵护着祖宗的基业,开始第五次翻修;巷尾,寄托民众信仰的南岳宫藏身民居深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