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高分技巧:巧用古诗文表达 高考作文高分技巧:巧用古诗文 高考高分作文大全

导语:高考语文作文的重要性在语文考试中不言而喻,很多同学的作文写作平平淡淡、毫无生气和文采可言,因此拿不到高分,那么怎样才能让自己的作文更加出彩,拿到高分呢?我认为,一定要巧用古诗文,多熟记运用古诗文可以让作文锦上添花。

高考作文高分技巧:巧用古诗文一、妙引古诗文名句出彩

(一)化用或局部引用

就是在文章的局部位置引用古典诗文名句,如文章的深入了解、题记、首段和末尾等。这些地方所处的位置比较突出、醒目,容易引发读者的关注,给他们留下较好的印象。

深入了解处引用古诗文名句,能让题目显得典雅蕴藉,富有文学情趣,起到耀人眼目之功。如2004年上海卷高考作文以“忙”为话题,一考生化用项羽的“虞兮虞兮奈若何”拟出深入了解“忙兮忙兮奈若何”,用冷静、严肃的笔触批判了现代都市文明带来的浮躁的“忙”,发出了对这些缺乏人文关怀的“忙碌”一筹莫展的感叹,扣题,使文章在严肃的思索之余又产生诗意的审美。

文章开头嵌入诗词佳句,以此领起全篇,则能够使语言显得凝练精辟,更能让阅卷者立刻“窥”到作者的文化积淀和人文素养。如2004年陕西考生的《寻找高兴,精妙人生》的开头:“漫步于秋日落叶徐徐的小径上,不禁吟了一句:‘无边落叶萧萧下,不尽愁绪滚滚来。’慨叹落叶的悲哀与不幸。其实,落叶的生活或许就是这样,只求得春日繁茂,秋日落英缤纷。换个思索方式,龚自珍曾说过‘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嘛!我们应该欣喜,享受落英缤纷的秋景。”这个开头由情景入手,化用杜甫的“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天然引出对落叶的联想,接着再引用龚自珍的名句,恰当地诠释了“高兴快乐与我们的思索方式”这一哲理话题的内涵。开头意蕴深刻,诗意灵动。

文章收尾处引用古诗文,则具有画龙点睛之效,能够启人心智,升华主题,收到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表达效果。如2004年福建考生《照海倚天》的:“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流年似水,时光如电地过去,也许只有历史才能让‘无字碑头镌字满’,也许只有历史才能最好地诠释曾国藩在天京城破黄袍欲加身之时写尽生平心境的一句话:‘倚天照海花无数,流水高山心自知。’”三处引用贴切天然,不显斧凿之痕,使文章文采飞扬,情理交辉,意蕴深远,辩证而深刻地评价了曾国藩这一历史人物,实在一个漂亮有力的“豹尾”。

(二)长篇或大量引用

既指整段之内大量引用,又指全文各段大量引用。由于古诗文具有的深厚的文化积淀,大量、多处的.引用,将能大大提升文章的文化品质和审美趣味,充实文章的底蕴。整段引用的如2000年高考杰出作文《寂寞的意韵》:“寂寞是何?曾几什么时候,有李白豪唱‘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也许,寂寞便是皓月当空,好风如水,万籁俱寂时形影相吊的那种感觉吧!曾几什么时候,有李后主感慨‘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也许,寂寞正是深宫大院,国愁家愁人也愁的情丝纠缠吧!曾几什么时候,有陈子昂感叹‘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也许,寂寞就是芳草依旧,天涯依旧,物是人非的惆怅心境吧!于是,我问月亮,广寒宫的嫦娥告诉我,寂寞是‘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辰’的‘碧海青天夜夜心’。寂寞到底是何?我无法回答。”一段之内五处引用诗词名句,以此作为文章情感和义理的载体,让“寂寞”具有了深刻的文化内涵,既为文章增添了亮丽的色彩,也增强了论证的说服力和感染力,使文章底蕴厚实,充满典雅蕴藉的诗意和丰盛的人文气息。

而全篇多处引用的,2003年四川省高考杰出作文《只缘身在此山中》则可称得上是典范之作了。该文以苏轼名句作为深入了解,非常恰切地暗扣作文话题“情感亲疏与对事物的认知”;紧接着引用崔护的诗句“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天然引出对“情感与认知”关系的认识,确立文章主旨;接着紧承首段,引用了李清照的《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杜牧的《赤壁》,从几许角度来进一步阐述主旨,形象生动而不乏理性;末尾再以苏轼的“不识庐山真面目”收结全文。恰到好处的引用、嵌入古典诗词,使哲理思索和情感抒发传达得深刻而有底蕴,让文章拥有了较高的文化品位。

二、巧套古诗文结构出彩

古人写诗作文都很讲究章法,每一首诗或每一篇文章都有其完整的行文结构与写作脉络,再加上古诗文本身言简意丰、音韵和谐,套用古诗文来铺设文章的行文结构,不仅能使文章层次分明、结构清晰,而且更能给人以典雅优美的感觉,能够在最短时刻内打动读者。这一点,2004年湖南高考杰出作文《琵琶行之父母有情》比较典范。白居易的《琵琶行》以琵琶女的演奏贯穿全篇,将乐曲的情调与演奏者、听者的心情融为一体,又以琵琶女自叙身世和诗人倾诉郁闷相映衬,其行文结构与情感抒发融合无间,曲尽长篇歌行体诗歌之妙。《琵琶行之父母有情》这篇作文妙就妙在直接套用白诗的结构形式,将《琵琶行》一诗中有关音乐描写的诗句直接抽取出来,编织出全文的行文结构:“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间关莺语花底滑”,“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渐歇。别有忧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座中泣下谁最多,掌上明珠双眸湿(原诗为‘江州司马青衫湿’)”。这些诗句小编认为‘琵琶行’里面本身就是串连诗歌内容、编织抒情脉络的关键诗句,被引用为文章行文转换的语言标志,不仅巧妙地串起从小到大父母对“我”的关爱与教育的一些生活细节,而且使文章的行文结构放得开,又收得拢,读来自有别样的韵味。

三、模仿古诗文语言出彩

高考作文的语言除了要能够根据文章需要尽可能得体准确之外,还应该尽量体现出特点色彩。如果你的文言功底比较扎实的话,不妨模仿古典诗文的语言,用文言的笔法来表达现代的感悟,这无疑也是高考作文“出彩”的一记妙招。历年高考作文中都有这方面的成功例子,如2001年南京考生蒋昕捷的《赤兔之死》,2002年江苏考生的《谏屈原书》,2003年四川考生的《愚者传》和北京考生的《转折》等。值得一提的还有2002年江苏考生写的五言叙事诗《孔雀东南飞》,其语言脱胎于古乐府名篇《孔雀东南飞》,以一位才华横溢、有志投身西部大开发的青年作为叙事的中心人物,写得像模像样。请看其开头:“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五岁进小学,九岁入省中,十五游南大,二十研究生。此生条件好,职业不愁找。东家婆也夸,西家婶也赞。姐弟笑盈盈,父母乐呵呵!好事人相承,传遍南京城。”

这些高考杰出作文在古典诗文语言的借鉴上,显示出了作者的写作才华和较为深厚的古文素质,以及较好的驾驭语言的功力。

在备考阶段,如果能将古诗文的备考和作文备考结合起来,注重积累并将之内化为自己的积淀,也许你能找到更多更好的技巧,写出一篇“出彩”的高考作文来。

版权声明

您可能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