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智深最后的结局:他与梁山兄弟的命运怎样?
鲁智深是《水浒传’里面令人印象深刻的人物其中一个,以其拯救一方、豪气干云而闻名。然而,当梁山好汉们选择招安,纷纷投入大宋朝廷的怀抱后,他们的命运却并未如想象中那般美妙。鲁智深最终的结局,既是他个人命运的写照,也是整个梁山兄弟遭遇的缩影。
一、鲁智深的选择
征讨完方腊后,鲁智深并不愿意随宋江来到汴京,虽然宋江一再劝说他留在京师的名山大寺里做住持,但鲁智深显然对这种安排并不感兴趣。他在两人谈话中说出“都不要,要多也无用。得个囫围尸首,便是强了。”这两句话反映了他对朝廷的深深怀疑与不信任。鲁智深作为出家人,心中不在乎权势和名利,他只想死后能有个安息的地方,这种看法与众人形成鲜明对比。最终,他选择了留在山中,过着清净、宁静的生活。
二、梁山兄弟的悲惨命运
大部分梁山好汉的结局都充满悲剧色彩。宋江等人在得到了朝廷的封赏后,面临的并不仅仅是荣耀,更是被朝廷的不信任和潜在的危机。朝廷对这些曾经的“反贼”始终无法放心,纷纷设计“反贼打反贼”的策略,意图让他们在权力的斗争中自相残杀。从这个层面来看,鲁智深的选择是一种明智的自保,而那些随宋江前往汴京的兄弟则逐渐走向了毁灭。
三、武松的忠诚与坚守
鲁智深与武松的友谊深厚,武松对鲁智深的选择心知肚明。在鲁智深圆寂后,武松感到无比的绝望,他选择留下来陪伴重病的林冲。最终,他在照顾林冲的经过中,直至林冲去世,武松也选择隐退,与鲁智深一起,心中无挂,追求一种超脱的生活。他的余生过得闲适,活到了80岁,成为另一种灵魂的传承。
四、公孙胜的明智离开
公孙胜一个充满智慧的人物,他不仅善于推测局势,还懂得鲁智深的深意。在征讨方腊之后,公孙胜觉悟到自己所处的境地充满了不安与风险,最终在师傅的告诫下选择了退出。他回归二仙山,与世无争,过着逍遥的生活。他的选择再次证明了鲁智深对朝廷的不信任是有根据的。
五、燕青的高瞻远瞩
燕青是梁山中鲜有的有远见的角色其中一个。他在面对宋江与高俅的权力斗争时,觉悟到潜在的危机。当他听到鲁智深的话后,迅速做出了判断,选择离开宋江,带着爱人李师师远走他乡。燕青的选择虽然让他失去了名声和权力,却也为他带来了生活的延续与安定。
六、李俊与童威、童猛的坚守
李俊、童威与童猛三人原本对宋江极为忠诚,但在经历方腊的战斗后,他们对未来的想法也逐渐改变。特别是李俊,在听到鲁智深的话后,觉悟到前路凶险,选择以生病为由留守,最终改道出海,远赴暹罗国,从而逃离了即将到来的危机,李俊甚至成为了暹罗国的国王。
七、鲁智深的传奇与反思
鲁智深的结局反映了他小编认为一个僧侣对人世纷争的无奈和看透。他曾是江湖中叱诧风云的豪杰,最终选择回归自我、追求的是内心的宁静与超脱。他的选择不仅是个人命运的体现,也是对权力、名誉的深思与反思。无论他最终选择了何种生活方式,他的智慧与勇壮都深深影响了后来的众多好汉。
小编认为‘水浒传》的浩瀚故事中,鲁智深犹如一束光,照亮了梁山众兄弟们的命运之路。虽然他们的选择各异,但深藏其中的智慧和对未来的深刻洞察却让人着迷。鲁智深的传奇,不仅关乎他自己,也关乎整个梁山派系乃至当时社会的历史。从中,我们更加深刻地领悟了人性、情义以及对权力的敏感与反感。
在这一刻,鲁智深成为了忠义的象征,他的智慧将永存于后人的记忆中,给我们带来深深的启示和反思。鲁智深最后的结局,既是对时代的反思,也是对人性的探索,让我们在面对权力与名利的选择时,能够更加理智而清醒。